|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唾液腺囊肿可能由导管阻塞、外伤、感染、先天发育异常及唾液腺结石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或反复肿胀。
1、导管阻塞
唾液腺导管因黏液栓或分泌物浓缩导致阻塞时,腺体内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逐渐潴留形成囊肿。可能与长期脱水、口腔卫生不良或饮食习惯有关。轻度阻塞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引流,反复发作需考虑手术切除囊肿。
2、外伤刺激
口腔黏膜咬伤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唾液腺导管破裂,分泌物渗入周围组织形成假性囊肿。常见于下唇、舌腹等易受损伤部位。急性期可冷敷减轻肿胀,若囊肿持续存在需行囊壁切除术。
3、细菌感染
化脓性细菌感染可引起导管炎性狭窄,继发潴留性囊肿。多伴随红肿热痛症状,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导致。需配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先天发育异常
胚胎期腺体导管发育畸形可形成先天性囊肿,常见于舌下腺或颌下腺。儿童期即可出现囊性肿物,增长缓慢。确诊后建议在学龄期行袋形缝合术或腺体部分切除术。
5、唾液腺结石
颌下腺导管结石阻塞是成人唾液腺囊肿的典型病因,结石导致唾液滞留并压迫腺泡形成囊腔。伴有进食时腺体胀痛,可通过超声定位后行导管取石术联合囊肿摘除。
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腺体分泌负担。出现持续肿块或反复肿胀时应尽早就医,通过超声或造影明确囊肿性质。术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复查预防复发,勿自行穿刺囊肿以免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