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注射狂犬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头痛、过敏反应等。多数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
1、局部红肿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通常持续1-3天。可通过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或热敷。若红肿扩散或持续超过3天需就医。
2、发热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建议多饮水、休息,体温过高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
3、头痛疫苗可能引发轻度头痛,常伴随乏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若头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排除其他病因。
4、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紧急就医。
新生儿吐奶可能由生理性胃容量小、喂养姿势不当、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药物干预等方法缓解。
1. 胃容量小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过量喂养易导致吐奶。建议少量多次喂养,每次哺乳后保持竖抱姿势15分钟。
2. 喂养姿势不当仰卧位喂养会使奶液易反流。家长需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后避免立即平放,可配合空心掌轻拍背部帮助排气。
3. 胃食管反流可能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全有关,表现为频繁吐奶伴哭闹。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蒙脱石散或西甲硅油等药物。
4. 牛奶蛋白过敏配方奶喂养者可能出现呕吐伴湿疹,需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
家长应记录吐奶频率及伴随症状,选择防胀气奶瓶,哺乳后30分钟内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