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抗核抗体阳性可能增加胎儿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主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常见影响因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时,抗核抗体阳性可能导致胎盘血管病变。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痛、皮疹,需使用低分子肝素、羟氯喹、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
2、干燥综合征抗SSA/Ro抗体阳性可能引发胎儿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胎儿心动过缓,妊娠期需加强胎儿心电监测,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
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易导致胎盘血栓形成和复发性流产。特征为血小板减少,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肝素、免疫球蛋白三种剂型药物。
4、未分化结缔组织病虽未达到特定疾病诊断标准,仍可能引起妊娠并发症。表现为雷诺现象,建议定期监测胎儿发育及脐血流情况。
建议抗核抗体阳性孕妇在风湿免疫科和产科联合随访,孕期每4周复查抗体滴度,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
PD1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生物疗法,主要适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机制包括阻断PD1通路、恢复T细胞活性、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延长患者生存期。
1、阻断PD1通路PD1抑制剂通过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PD1受体,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信号,常用药物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
2、恢复T细胞活性治疗可重新激活被肿瘤微环境抑制的T细胞功能,增强其对癌细胞的识别杀伤能力,临床表现为肿瘤缩小或稳定。
3、抑制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常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逃避免疫攻击,PD1治疗能阻断该通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等免疫相关反应。
4、延长生存期相比传统化疗,PD1治疗可使部分晚期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疗效与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等生物标志物相关。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联合放疗或靶向治疗可能增强疗效,具体方案需由肿瘤科医生根据病理类型和基因检测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