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流产后左下腹部疼痛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流产后左下腹部疼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流产后左下腹部疼痛可能与子宫收缩、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粘连或异位妊娠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子宫收缩

流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可能引起阵发性左下腹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持续3-5天,表现为下腹坠胀感,可能伴随少量阴道出血。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但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警惕宫腔残留。

2、盆腔感染

流产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防御屏障,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盆腔。患者除左下腹持续性钝痛外,可能出现发热、异常分泌物及排尿疼痛。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3、子宫内膜异位症

既往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可能在流产刺激下加重,表现为周期性左下腹绞痛,疼痛常向腰骶部放射。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地屈孕酮片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4、术后粘连

手术流产可能引发盆腔组织粘连,导致慢性左下腹牵拉痛,疼痛在体位变化时加剧。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是根治方法,轻度症状可尝试盆底康复治疗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异位妊娠

若流产前未排除宫外孕,持续存在的异位妊娠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表现为突发性左下腹撕裂样疼痛伴休克症状。血HCG检测和阴道超声可辅助诊断,需紧急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或甲氨蝶呤注射液保守治疗。

流产后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坐浴。饮食上多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搭配新鲜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异常阴道排液,应立即返院复查。定期复查超声了解子宫复旧情况,心理上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哺乳会传播艾滋病么

哺乳可能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阻断技术降低风险。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乳汁中,感染HIV的母亲在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母婴传播阻断技术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人工喂养、剖宫产分娩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1、病毒传播机制: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乳汁中,哺乳过程中病毒可能通过婴儿口腔或消化道进入体内。感染HIV的母亲乳汁中病毒载量较高,尤其在病毒复制活跃期,传播风险更大。母婴传播阻断技术通过抗病毒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病毒载量,减少乳汁中病毒含量,从而降低传播风险。 2、抗病毒治疗:感染HIV的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齐多夫定每日口服300毫克,拉米夫定每日口服150毫克,洛匹那韦每日口服400毫克。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3、人工喂养:感染HIV的母亲应选择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可完全避免乳汁中病毒传播风险,确保婴儿健康。人工喂养需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配方奶粉,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调配和喂养,确保婴儿营养摄入充足。 4、剖宫产分娩:感染HIV的母亲在分娩时应选择剖宫产,避免自然分娩过程中母婴血液接触。剖宫产能够减少分娩过程中病毒传播风险,降低婴儿感染几率。剖宫产手术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5、母婴监测:感染HIV的母亲和婴儿需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病毒载量检测、免疫功能评估等。母亲需继续抗病毒治疗,婴儿需进行HIV检测,确保未感染病毒。定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母婴健康。 感染HIV的母亲在哺乳期间需特别注意饮食和运动,确保营养摄入充足,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护理方面需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其他疾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母婴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