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核磁共振主要通过观察脑组织信号异常、结构变形或出血灶等影像学特征判断脑损伤。脑损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主要有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疝形成等。
1、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常伴有周围水肿带。急性期可见点片状出血灶,亚急性期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低信号。常见于外伤后额叶、颞叶等部位,可能伴随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配合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严重时需手术清除血肿。
2、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显示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破坏,表现为各向异性分数降低。常规序列可能仅见微小出血点,但患者常出现持续昏迷。这种损伤多由旋转暴力导致,需使用甲钴胺片修复神经,配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脑代谢。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轴索修复。
3、脑水肿
T2加权像和FLAIR序列显示脑回增宽、脑沟变浅的高信号区,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血管源性水肿多见于血脑屏障破坏,细胞毒性水肿常见于脑缺血。治疗需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减轻水肿,配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监测颅内压至关重要。
4、颅内出血
急性期出血在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T2均呈高信号。硬膜外血肿呈双凸透镜形,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少量出血可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大量出血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蛛网膜下腔出血需排查动脉瘤。
5、脑疝形成
通过中线结构移位、脑池受压等征象判断,常见大脑镰下疝、小脑幕切迹疝。磁共振可清晰显示脑组织移位程度及继发梗死灶。紧急处理需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动态监测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应去除所有金属物品,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等金属植入物者禁止检查。检查后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脑损伤患者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适量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头痛加重、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