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需要一定量的病毒载量,一般需要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或黏膜暴露于感染者新鲜血液。实际感染概率与伤口深度、血液病毒浓度、暴露时间等因素有关。
1、伤口深度深部刺伤或注射器共用导致血液直接进入血管的传播风险较高,表皮擦伤接触感染概率极低。
2、病毒浓度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晚期患者血液病毒载量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者血液传染性显著降低。
3、暴露时间血液干燥后病毒活性快速下降,新鲜血液接触后立即冲洗可降低90%以上感染风险。
4、接触方式黏膜暴露风险低于血管穿刺,完整皮肤接触血液不会传播,但存在眼结膜等特殊黏膜暴露可能。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阻断药物,日常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
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毒传播风险,正确使用乳胶或聚氨酯避孕套对艾滋病毒的防护率较高,防护效果主要与避孕套材质完整性、使用方法规范性、病毒暴露量以及是否配合其他预防措施等因素相关。
1、材质完整性乳胶避孕套能有效阻隔120纳米直径的艾滋病毒颗粒,聚氨酯材质同样具有物理屏障作用,使用前需检查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
2、使用规范性全程正确使用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需避免指甲划破、重复使用或润滑剂不兼容等情况,滑脱破裂需立即终止性行为。
3、病毒暴露量避孕套无法覆盖的皮肤黏膜接触仍存在感染可能,尤其伴有其他性病或黏膜破损时,病毒载量高的精液阴道分泌物暴露风险增加。
4、综合预防措施建议高危人群结合暴露前预防用药、定期检测等策略,单一使用避孕套不能完全消除感染风险。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应启动阻断治疗,日常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避孕套需配合其他预防措施形成完整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