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白天发烧晚上退烧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白天发烧晚上退烧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天发烧晚上退烧可能与昼夜体温波动、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肿瘤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人体正常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化,但异常波动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昼夜体温波动

健康人群基础体温在清晨最低,午后至傍晚达到峰值,昼夜温差一般不超过1℃。这种生理性波动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夜间退热可能因机体进入休息状态后代谢率降低所致。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温。

2、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常引起间歇性发热,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可出现午后低热夜间消退的表现。可能与病原体活动周期相关,通常伴随咳嗽、盗汗、乏力等症状。结核病患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发热多出现于活动量大的白天,夜间免疫反应减弱后体温下降。常伴关节肿痛、皮疹等表现,需通过血沉、抗核抗体等检查确诊,常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基础代谢率增高导致白天持续性低热,夜间激素水平下降后体温恢复正常。患者多伴心悸、多汗、体重下降,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

5、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可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表现为周期性发热伴夜间盗汗,称为Pel-Ebstein热。肿瘤热对抗生素治疗无效,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包括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注射液、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

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图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若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意识模糊、皮疹出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情绪心理引起的干呕

情绪心理引起的干呕可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呼吸训练、放松练习等方式缓解。干呕可能与焦虑、压力、抑郁、情绪波动、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心理疏导:焦虑和压力是导致干呕的常见心理因素。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情绪问题,减少干呕发作。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患者可以学会情绪管理技巧,改善心理状态。 2、药物治疗:对于情绪波动引起的干呕,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0.4mg,每日1-2次、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50mg,每日1次或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片10mg,每日3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饮食调节:饮食不规律或过度饥饿可能加重干呕症状。建议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适当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缓解恶心感。 4、呼吸训练:深呼吸练习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干呕发作。建议每天进行5-10分钟的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保持呼吸均匀缓慢。 5、放松练习:放松练习如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或瑜伽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改善神经功能紊乱。每天坚持15-30分钟的放松练习,可以降低干呕的发生频率。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神经功能。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若干呕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