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新生儿吐奶咳嗽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抬高15-30度,身体呈半卧位,减少胃部受压。喂奶后竖抱20分钟,避免立即平躺。家长需观察吐奶频率是否减少。
2、控制奶量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单次奶量不超过胃容量。早产儿按体重计算奶量,足月儿间隔2-3小时喂养。家长需记录每日摄入总量。
3、拍嗝排气每喂养5-10毫升后暂停拍嗝,采用竖抱拍背法或坐位按摩法。吐奶伴随呛咳时立即侧卧清理口腔。家长需掌握正确拍嗝手法。
4、就医检查频繁喷射性吐奶伴随咳嗽、发热可能提示肺炎或幽门狭窄,需进行胸片、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先天性食管闭锁需紧急手术干预。
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喂奶后1小时内避免更换尿布。持续吐奶需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由胆红素代谢不成熟、红细胞寿命短、肝脏功能不完善、肠肝循环增加等原因引起。
1、胆红素代谢不成熟新生儿肝脏中胆红素代谢酶活性不足,导致胆红素转化效率低。建议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无须特殊治疗。
2、红细胞寿命短胎儿期红细胞寿命较短,出生后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胆红素。家长需确保充足母乳喂养帮助胆红素排出。
3、肝脏功能不完善新生儿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有限,可能与肝脏发育未成熟有关。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
4、肠肝循环增加肠道菌群未建立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可能与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1-2周,粪便颜色偏浅。
家长应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持每天8-12次母乳喂养,若黄疸持续加重或超过两周未退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