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疼痛科

什么是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右侧基底节区的小范围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由小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微小病灶。

1、发病机制

基底节区供血的小穿支动脉发生脂质透明变性或微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该区域血管解剖特点为终末动脉缺乏侧支循环,易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造成血管壁损伤,形成直径1-15毫米的腔隙性病灶。

2、临床表现

约三分之一患者可无典型症状,其余多表现为单纯运动障碍如对侧肢体轻偏瘫,或单纯感觉异常如偏身麻木。由于病灶体积小且位于非功能区,通常不出现失语、视野缺损等皮层症状。症状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3、影像学特征

头颅CT显示基底节区类圆形低密度灶,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急性期可见明显弥散受限。病灶多位于豆状核、尾状核或内囊后肢,常为单发病灶。

4、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是首要病因,可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异常均可促进发病。年龄增长与男性性别也是明确危险因素。

5、治疗原则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依达拉奉注射液保护神经细胞。慢性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同时需要干预血脂异常,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稳定动脉斑块。

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评估病灶变化。出现新发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时应及时就诊,预防大面积脑梗塞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肥胖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肥胖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通常有负面影响,可能涉及骨骼发育异常、性早熟、心理障碍等问题。儿童肥胖主要与饮食结构失衡、运动不足、遗传代谢等因素相关,需综合干预。

肥胖儿童因体重负荷过大,易出现骨骼关节变形或生长板损伤,表现为膝外翻、扁平足等骨骼问题。脂肪组织过度分泌瘦素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导致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等性早熟体征。长期超重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表现为颈部、腋下皮肤发黑的黑棘皮症,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心理方面常因体型被嘲笑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影响社交能力发展。部分患儿可能伴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出现打鼾、呼吸中断等现象。

少数遗传代谢性疾病如普拉德-威利综合征也可导致病理性肥胖,这类患儿除肥胖外还伴有肌张力低下、智力障碍等特征。某些激素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也可能成为诱因,但此类情况占比不足5%。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每天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若发现生长速度异常或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应及时到儿科内分泌科就诊。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矫正等多维度干预,多数儿童体重可逐步恢复正常范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