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
1、粪口传播病原体通过感染者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健康人群接触污染物后经口摄入感染,常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2、食物传播受污染的食物未经充分加热处理,携带的病原体被摄入后引发感染,如生食海鲜、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等。
3、水源传播饮用水源被病原体污染后,通过饮用或烹饪用水导致传播,在洪涝灾害后或供水系统受污染时风险较高。
4、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或污染物后未彻底清洁双手,通过触摸口鼻黏膜造成感染,常见于家庭或集体单位。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饮用生水,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消毒。
病毒感冒反复发烧10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病因治疗等方式退烧。反复发热可能与继发感染、免疫低下、用药不规范、病原体未清除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时建议配合药物降温。
2、药物干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可遵医嘱使用。发热可能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持续复制有关,通常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补液支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热导致代谢加快时需增加电解质摄入,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体液丢失。
4、病因治疗血常规检查明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必要时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持续发热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有关,常伴随咳嗽、脓痰等症状。
建议监测体温变化记录热型,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若72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