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非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婴幼儿、老年人、慢性胃肠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因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等引发腹泻,建议家长选择低敏配方奶粉并少量多次喂养。
2、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常合并慢性病用药,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定期监测电解质。
3、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伴黏液便,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制剂或美沙拉嗪。
4、长期服药者: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免疫抑制剂降低防御能力,可能引发伪膜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或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腹泻期间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应及时就医。
病毒感冒反复发烧10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病因治疗等方式退烧。反复发热可能与继发感染、免疫低下、用药不规范、病原体未清除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时建议配合药物降温。
2、药物干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可遵医嘱使用。发热可能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持续复制有关,通常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补液支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热导致代谢加快时需增加电解质摄入,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体液丢失。
4、病因治疗血常规检查明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必要时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持续发热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有关,常伴随咳嗽、脓痰等症状。
建议监测体温变化记录热型,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若72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