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婴儿打乙肝预防针的地方化脓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打乙肝预防针的地方化脓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注射部位化脓可能由局部感染、疫苗反应、皮肤敏感或护理不当引起,轻微红肿可观察,持续化脓需就医。

1. 局部感染

注射时消毒不彻底或接触污染物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伴脓液。家长需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抓挠,若发热需及时儿科就诊。

2. 疫苗反应

疫苗佐剂可能引发局部免疫应答,形成无菌性脓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可用冷敷缓解肿胀,观察3天内是否自行消退。

3. 皮肤敏感

婴儿皮肤屏障脆弱易对疫苗成分过敏,出现丘疹或小脓疱。建议家长清洁后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衣物摩擦刺激。

4. 护理不当

接种后过早沾水或汗液浸泡可能引发继发感染。家长需保持接种部位透气,48小时内避免沐浴,化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辛辣饮食,发现婴儿化脓处扩散或伴嗜睡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优先选择透气棉质衣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艾滋病早期皮疹是什么样的

艾滋病早期皮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玫瑰糠疹样皮损,可能伴有轻度瘙痒,常见于躯干、面部及四肢。

1、斑丘疹:

直径2-5毫米的红色扁平或微凸起疹子,多成片分布,按压褪色,可能与HIV急性期病毒血症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

2、玫瑰糠疹样:

椭圆形鳞屑性红斑,沿皮纹方向排列,类似玫瑰糠疹,通常出现在躯干,属于HIV感染后2-4周的特异性皮肤表现。

3、黏膜疹:

口腔或生殖器黏膜出现红色糜烂面或溃疡,伴随吞咽疼痛,提示HIV病毒对黏膜屏障的破坏。

4、非特异性瘙痒:

约30%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干燥脱屑伴顽固性瘙痒,与CD4+T细胞减少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相关。

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且伴有高危暴露史时,建议2周后检测HIV抗体,期间避免抓挠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