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拔智齿后遗症较多的情况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和操作风险。多数患者术后仅有轻微肿胀或疼痛,少数可能出现干槽症、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智齿拔除是口腔外科常见手术,术后反应与牙齿位置、操作技术及个人体质密切相关。
拔智齿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术后24-48小时内的肿胀和疼痛,这属于正常生理反应。采用冰敷和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可有效缓解。创口处形成的血凝块是愈合的关键,24小时内应避免漱口和吸吮动作。术后3-5天软组织逐渐修复,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漱口水预防感染。约80%患者一周内可恢复正常饮食,复杂阻生齿拔除者恢复期可能延长至2周。
干槽症是较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3-5天剧烈疼痛伴腐臭味,发生概率约3-5%,需及时进行清创和碘仿纱条填塞治疗。下牙槽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下唇麻木,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极少数会持续存在。上颌窦穿孔多发生于上颌智齿与窦底距离较近时,小穿孔可自愈,大穿孔需手术修补。术后感染可通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者更易出现并发症,术前需充分评估。
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师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前全景片或CBCT检查可明确牙齿与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术后避免吸烟饮酒,前三天进食温凉软食,用健侧咀嚼。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暴力漱口,刷牙时避开创面。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5℃,应立即复诊。合理护理下,绝大多数智齿拔除术不会遗留长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