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肚子左边胀痛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肚子左边胀痛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肚子左边胀痛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 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左侧腹胀痛。常见产气食物包括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打嗝、肠鸣音亢进,可通过热敷腹部、适量运动促进排气,无须特殊用药。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避免空腹饮用刺激性饮品。

2. 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引发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左侧腹部隐痛伴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通常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诊断。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菌群失衡。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症状缓解。

3.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多可减轻。症状与肠道敏感性和动力异常相关,可能伴随黏液便。诊断需排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修复肠黏膜。低FODMAP饮食有助于控制症状发作。

4. 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感染性结肠炎可引起左侧腹部持续性胀痛,多伴随腹泻、便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可考虑泼尼松龙片短期治疗。发作期建议采用低渣饮食减轻肠道负担。

5. 泌尿系统结石

左侧输尿管结石可能引发突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常伴血尿、尿频等症状。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及大小。较小结石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促进排出,疼痛剧烈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促进胃肠蠕动。若胀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呕血、黑便等警示症状,须及时就医完善肠镜、腹部CT等检查。长期反复发作的腹胀需排查食物不耐受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主要依据疝囊突出的解剖路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直疝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突出,斜疝则经腹股沟管深环穿出。两者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或CT等辅助手段区分。

1、解剖路径差异

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直接向前突出,不经过腹股沟管全程,多因腹横筋膜薄弱导致。斜疝的疝囊从腹股沟管深环进入,沿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走行,最终通过浅环突出,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有关。直疝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斜疝可见于任何年龄。

2、临床表现特点

直疝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半球形包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易回纳,较少发生嵌顿。斜疝包块多呈梨形,可延伸至阴囊或大阴唇,嵌顿概率较高。直疝患者咳嗽冲击感位于疝块正前方,斜疝则偏向内侧。

3、影像学鉴别

超声检查可显示直疝囊颈宽大,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内容物多为肠管或大网膜。斜疝囊颈细长,走行与精索平行,动态观察可见疝囊随腹压变化移动。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解剖关系。

4、手术探查确认

腹腔镜手术中,直疝缺损位于直疝三角区,疝囊颈周围腹横筋膜明显变薄。斜疝缺损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可见开放的鞘状突。术中需注意两种疝可能同时存在的复合疝情况。

5、治疗方案选择

直疝多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需加强腹横筋膜修复。斜疝需高位结扎疝囊并修补深环,儿童患者可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疝均可使用聚丙烯补片,但放置位置需根据解剖差异调整。

日常需避免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术后三个月内限制重体力劳动。出现疝块突然增大伴疼痛时需警惕嵌顿,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可评估修补效果及对侧发病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