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条灸、艾炷灸等。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阳固脱等作用。

1、直接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方法。操作时需将艾炷捏成圆锥形,底部直径约1厘米,高度约1.5厘米,直接置于穴位皮肤表面点燃。此法刺激较强,适用于寒证、虚证及顽固性疼痛。施灸时可能出现局部发红、灼热感,须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敏感者慎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2、间接灸

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姜片、蒜片或盐等介质进行施灸的方法。常用隔姜灸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隔蒜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隔盐灸多用于脐部神阙穴治疗阳虚脱证。介质的选择需根据病症特点,既能保护皮肤避免灼伤,又能增强疗效。施灸时介质厚度以2-3毫米为宜,艾炷不宜过大。

3、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留针时将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导至穴位深层。适用于寒湿痹痛、关节冷痛等病症,能同时发挥针刺疏通经络和艾灸温补阳气的双重作用。操作时需选用特制艾条,长度约2厘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施灸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艾条距离。

4、艾条灸

艾条灸包括悬灸、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使用卷制的艾条在穴位上方约2-3厘米处施灸。悬灸是将艾条固定不动熏烤穴位;雀啄灸是像鸟啄食般上下移动;回旋灸是作环形移动。这些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背部、腹部,具有操作简便、温度可控的特点。施灸时保持适当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每穴灸5-10分钟。

5、艾炷灸

艾炷灸分为非化脓灸和化脓灸两类。非化脓灸是在艾炷燃烧至患者有灼痛感时立即更换,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化脓灸则让艾炷燃尽形成灸疮,多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顽固性疾病。施灸前需准确定位穴位,艾炷大小根据部位调整,头面部宜小,腰背部可稍大。化脓灸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

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选择空气流通的场所,避免烟雾积聚。施灸后适当饮用温水,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或吹风。体质虚弱者灸量宜小,时间宜短。皮肤破损处、大血管部位、颜面部不宜施灸。糖尿病患者、感觉障碍者慎用,防止烫伤。艾灸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就医。日常可配合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增强气血运行,饮食宜温补,少食生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出现睡眠唿吸暂停是怎么回事

孩子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可能由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肥胖、鼻部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姿、控制体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使用呼吸机等方式治疗。 1、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肥大会阻塞上呼吸道,导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轻度肥大可通过调整睡姿、保持空气湿润等方式缓解;严重时需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2、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肥大时会压迫呼吸道。轻度肥大可通过鼻腔冲洗、使用抗炎药物缓解;严重时需进行腺样体切除术。 3、肥胖:肥胖会增加颈部脂肪堆积,压迫呼吸道。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可有效改善呼吸暂停症状。 4、鼻部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结构异常会阻碍鼻腔通气。轻度异常可通过鼻腔喷雾、抗过敏药物缓解;严重时需进行鼻部手术矫正。 5、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会导致咽喉部肌肉松弛,阻塞呼吸道。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CPAP可帮助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 改善孩子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需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合理安排饮食,增加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