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腰椎骨折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可能显示血流信号增强或减弱,具体表现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及恢复阶段有关。急性期骨折通常伴随局部血流信号增强,慢性期或愈合期可能表现为血流信号减弱或正常化。
急性腰椎骨折在核磁共振T2加权像上常见骨折线周围高信号水肿带,伴血流信号增强,提示局部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骨髓水肿区域的血流灌注增加可能与骨折后修复过程相关。压缩性骨折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可能显示早期强化,反映局部血供活跃。爆裂性骨折若合并硬膜外血肿,血流信号可能呈现混杂表现,需结合其他序列综合判断。骨折后1-3周内血流信号变化最显著,可作为评估骨折新鲜程度的参考指标。
陈旧性腰椎骨折在核磁共振上通常显示血流信号恢复正常或减弱,骨折线周围可见低信号硬化边。愈合过程中血流信号逐渐减低,与新生骨痂形成相关。若持续存在异常血流信号,需警惕延迟愈合、感染或病理性骨折可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血流信号改变程度通常轻于创伤性骨折。术后复查时内固定物可能产生伪影,需采用特殊序列评估真实血流状态。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核磁共振检查,避免自行解读影像报告。康复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佩戴支具保护腰椎,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等神经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