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需注意预防感染、保持通畅和定期监测。术后护理对瘘管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包括伤口护理、血压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
1、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并发症,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洗伤口,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换药时需无菌操作,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疼痛。若出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2、保持通畅。瘘管通畅是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避免在手术侧肢体测量血压、输液或抽血,防止血管损伤。每天触摸瘘管部位,感受震颤和杂音,判断血流是否正常。若震颤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血栓形成,需立即就医处理。
3、定期监测。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瘘管功能。医生会通过超声检查判断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确保瘘管发育良好。患者需监测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瘘管功能。若出现手臂肿胀、疼痛或麻木,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
4、生活方式调整。术后需调整生活习惯,保护瘘管功能。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血管损伤。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或手臂轻柔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风险。饮食上控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避免血压波动。
5、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面临焦虑或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家属应多陪伴和鼓励,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患者可通过与病友交流或参加健康讲座,了解疾病知识和护理技巧,增强信心。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需多维度关注,包括预防感染、保持通畅、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患者需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遵循医嘱进行护理,确保瘘管功能良好,为透析治疗提供保障。通过科学护理和积极心态,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应激心肌病的能治好吗

应激心肌病可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情绪应激、激素水平异常、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引起。 1、心理干预:应激心肌病与情绪应激密切相关,患者常因突发的心理压力或创伤事件诱发。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改善心脏功能。心理干预是治疗的核心措施之一,能够帮助患者从心理层面恢复平衡。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应激心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25mg、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5mg、以及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0.25mg。这些药物能够缓解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同时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3、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是预防和治疗应激心肌病的关键。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4、运动康复: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能够增强心脏耐受力,同时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整体健康。 5、定期随访:应激心肌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 饮食上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瑜伽、太极,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护理上,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应激心肌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