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黄疸可能引发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胆管炎、溶血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功能损害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与血氨升高、氨基酸代谢失衡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治疗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或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改善代谢。严重时需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长期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与胆管阻塞、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有关,可能出现腹水、脾功能亢进等症状。治疗需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必要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梗阻。患者需终身监测肝功能变化。
黄疸患者因维生素K吸收障碍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表现为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侵入性操作前必须评估凝血指标。
严重黄疸时胆红素毒性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引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改善肾血流,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平衡至关重要。
胆道梗阻易继发革兰阴性菌感染,内毒素入血可导致脓毒症休克,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等症状。需早期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血培养阳性者需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
胆管结石或肿瘤引起的黄疸可能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联征。紧急治疗包括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减轻胆道压力。解除梗阻是根治关键。
溶血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导致贫血,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因素有关。治疗需用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贫血时输注洗涤红细胞。脾切除术适用于遗传性溶血患者。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引起全身水肿、胸腹水等症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同时限制钠盐摄入。营养不良者需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持正氮平衡。
黄疸患者常因呕吐、利尿剂使用等出现低钾低钠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需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浓氯化钠注射液。监测心电图变化防止严重心律失常。
黄疸患者应每日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保持皮肤清洁以减轻瘙痒,避免抓挠导致感染。饮食需根据并发症调整,肝性脑病者限制蛋白质,腹水患者控制盐分,营养不良者增加热量摄入。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意识改变、呕血、无尿等危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