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突聋要做高压氧吗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突聋要做高压氧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颜克强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突发性耳聋是否需要高压氧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医生的评估决定。高压氧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改善内耳供氧,可能对某些病因导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效。但不同病因适用性不同,因此在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并严格遵医嘱。除了高压氧,还可结合药物治疗和听力康复等综合手段。
1.突发性耳聋的可能病因
突发性耳聋常见的原因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毒感染或免疫相关疾病等。
血管痉挛或血供不足:内耳组织对供氧需求较高,血流受阻会导致听力骤降。此时高压氧能增加血氧饱和度并改善组织缺氧。
病毒感染及免疫病因:如其由病毒性炎症或免疫性内耳疾病导致,抗病毒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可能更为关键。
内耳出血或其它损伤:对于此类病因,高压氧的效果可能有限,甚至可能加重症状。
明确突发性耳聋的具体病因,才能判断高压氧疗法是否合理。
2.高压氧治疗的适用性及禁忌症
高压氧治疗通常适用于血流动力学问题引发的突聋,可作为早期干预手段,疗效较好。治疗时患者处于密闭压力舱中,吸入纯氧以提高体内氧气浓度。疗程根据病情调整,通常为每天1次,每次60至90分钟,坚持2周左右。
但需注意以下禁忌症:
内耳出血:此类情况下可能加重耳部损伤。
严重肺部疾病:如气胸患者,高压氧可能引发呼吸困难。
心理及神经系统不稳定:密闭环境可能引发恐惧或焦虑。
请在耳科医生专业指导下,全面评估后考虑是否实施高压氧治疗。
3.药物和听力康复训练
即使不适用高压氧治疗,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其他方式改善症状。常见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通过消炎作用减轻内耳损害。也可考虑扩血管药物改善内耳供血,如前列地尔注射液。
听力康复训练:若听力未完全恢复,可通过佩戴助听器或骨导听力设备,辅助提升听觉能力。
营养支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C),促进听觉神经功能恢复。
4.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
及早诊治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关键。症状超过72小时未改善,恢复难度会显著提高。医生会依据听力检测和头部影像学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听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听力健康关乎生活质量,突发性耳聋患者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评估治疗,不要自行乱用疗法或拖延。即使高压氧不适用,也有多种科学治疗手段可以促进恢复,为健康听力保驾护航。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积水手术的管子明显吗

脑积水手术的引流管在体表通常可见但不明显,具体外观与手术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脑积水手术主要通过植入脑室-腹腔分流管或腰大池-腹腔分流管进行治疗,这些管道大部分埋置于皮下,仅局部可能触及轻微隆起。

脑积水手术中常用的脑室-腹腔分流系统由脑室端导管、阀门装置和腹腔端导管组成。导管材质多为硅胶,直径约3-5毫米,经头皮切口植入后沿耳后、颈侧及胸腹壁皮下隧道走行。术后早期手术部位可能有轻度肿胀,1-2个月后多数患者体表仅残留细小手术瘢痕,日常活动中引流管轮廓通常不可见。儿童患者因皮肤较薄,可能在颈部或锁骨区域观察到管道走向,但不会影响正常活动。阀门装置多置于耳后或锁骨下窝,体积约硬币大小,触摸时有弹性感,穿衣后外观无异常。

少数消瘦患者或皮下脂肪较薄者,可能在特定体位时显现导管走向的轻微隆起。分流管阀门需要定期按压测试通畅性,这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反复摩擦,但通过选择合适植入位置可最大限度降低可见度。术后应避免剧烈碰撞导管走行区域,防止管道移位。若发现导管外露、皮肤破溃或阀门区域明显凸起,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机械性并发症。

脑积水术后需定期复查CT评估分流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抓挠导管走行区域的皮肤,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分流管类型以便评估安全性。术后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分流系统功能,必要时调整压力阀门设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