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小儿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建议家长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改为米汤、苹果泥等低渣流食。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
2、补充水分家长需每10分钟给予5-10毫升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可选用WHO推荐的低渗型口服补液溶液预防脱水。
3、药物治疗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轮状病毒感染可考虑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止泻药物。
4、就医评估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重度脱水患儿可能需静脉补液,必要时进行粪便培养等检查。
患病期间注意餐具消毒,避免高糖饮食。恢复期逐步增加香蕉、馒头等易消化食物,2周内避免摄入乳制品。
胃病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效果。胃病通常由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面条,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
2、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共餐习惯、卫生条件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
3、中医调理胃酸分泌异常可能与情绪压力、作息紊乱有关,常伴随烧心、嗳气。可选择中药汤剂调理,如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
4、手术治疗胃黏膜严重损伤可能与长期用药、酗酒有关,可能出现呕血、黑便。胃穿孔等严重情况需考虑胃大部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