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荨麻疹患者需注意避免诱因、规范用药、皮肤护理及饮食调节,具体措施包括识别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减少搔抓刺激以及限制高组胺食物摄入。
1、避免诱因记录并远离可能诱发荨麻疹的常见因素,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物理刺激如冷热变化、摩擦压力也需警惕。
2、规范用药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慢性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规律服药,严重时需配合糖皮质激素。
3、皮肤护理避免热水烫洗和剧烈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沐浴后及时涂抹无刺激保湿霜,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4、饮食调节限制海鲜、坚果、发酵食品等高组胺食物,急性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
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诱因、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异常、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避免诱因日常需记录并回避可疑过敏原如食物、花粉等,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应减少冷热刺激。发病可能与尘螨、动物皮屑等环境因素有关,常伴随皮肤划痕症。
2、抗组胺药物慢性荨麻疹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部分患者需增加剂量至常规2-4倍,发病可能与甲状腺抗体等自身抗体相关。
3、免疫调节治疗难治性病例可考虑环孢素、奥马珠单抗等治疗。该类型通常与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有关,表现为风团持续超过6周,可能合并血管性水肿。
4、生物制剂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使用度普利尤单抗等靶向药物。发病机制涉及嗜碱性粒细胞异常活化,常伴血清中组胺释放因子升高。
建议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长期反复发作需完善过敏原及自身免疫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