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OCT眼科检查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主要用于视网膜、视神经等眼部结构的无创成像,主要有黄斑病变诊断、青光眼评估、角膜厚度测量、术后效果监测等功能。
1、黄斑病变诊断通过分层扫描黄斑区,可检测黄斑水肿、裂孔等病变,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早期筛查价值。
2、青光眼评估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定量分析,辅助判断青光眼进展程度,比传统眼压测量更敏感。
3、角膜厚度测量精确计算角膜各区域厚度,为屈光手术前评估和圆锥角膜诊断提供关键数据。
4、术后效果监测用于白内障、视网膜手术后结构恢复的跟踪观察,可直观显示植入物位置或视网膜复位情况。
检查过程无辐射无接触,但散瞳可能引起短暂视物模糊,建议携带墨镜并避开驾车等用眼需求高的活动。
白内障手术通常在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时进行,具体时机与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需求、合并眼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1、视力障碍:当矫正视力低于0.5或影响阅读、驾驶等日常活动时建议手术。
2、晶状体混浊:眼科检查确认晶状体明显混浊且无法通过眼镜矫正视力时可考虑手术。
3、合并眼病:若白内障导致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需提早手术干预。
4、特殊需求:职业或生活对视力要求较高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提前手术。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眼药水,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视力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