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肾结石尿结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结石尿结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肾结石和尿结石可能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饮食因素、尿路感染、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肾结石和尿结石是尿液中矿物质和盐类结晶沉积形成的固体物质,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

1、代谢异常

体内钙、草酸、尿酸等物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尿液中这些成分浓度过高,容易形成结晶并逐渐发展为结石。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等代谢性疾病是常见诱因。治疗需针对原发代谢问题,如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或服用别嘌醇片控制尿酸水平,同时需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

2、尿路梗阻

尿路结构异常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滞留会增加结晶沉积概率。梗阻可能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排尿中断、尿频等症状。解除梗阻需根据病因选择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3、饮食因素

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过量摄入菠菜、坚果等高草酸食物也易促进结石形成。水分摄入不足导致尿液浓缩是重要诱因。调整饮食结构,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可有效预防结石风险。

4、尿路感染

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并促进磷酸铵镁结石形成。反复尿路感染可能与结石互为因果,常见症状包括尿急、尿痛伴发热。治疗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感染性结石可能需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清除病灶。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维生素D制剂、钙剂可能引起高钙尿症,某些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会增加尿钙排泄,抗癫痫药托吡酯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促进结石形成。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液生化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配合预防性治疗。

预防肾结石和尿结石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尤其夜间睡前适量饮水防止尿液浓缩。合理控制饮食中钠盐和动物蛋白摄入,增加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盐。适度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肾绞痛。出现持续腰痛或血尿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尿液分析、B超或CT明确诊断后接受规范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出现轻微奶癣怎么去除

婴儿出现轻微奶癣可通过日常护理、外用药物等方式改善。奶癣通常指婴儿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基础措施。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清洗后及时用纯棉毛巾蘸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减少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

2、保湿修复:

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润肤霜。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每日至少使用3-5次。严重干燥时可选用含尿素的低浓度保湿剂,但需避开破损皮肤。夜间可适当增加保湿剂用量,配合轻柔按摩促进吸收。

3、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1-2次薄涂于患处。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也可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合并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制剂。所有外用药均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使用周期不超过1-2周。

4、环境控制:

定期清洗更换床单被罩,使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烫洗。毛绒玩具需每周暴晒或冷冻处理。家中避免使用地毯、窗帘等易积尘物品。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患病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外出时做好防晒保护,避免汗液刺激加重症状。

5、就医指征:

若出现皮肤渗液、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或皮疹持续加重超过1周无改善,需及时就诊儿科或皮肤科。顽固性湿疹可能需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哺乳期母亲可配合服用益生菌调节婴儿肠道菌群。

婴儿湿疹护理需长期坚持,即使症状消退也应继续保湿3-6个月预防复发。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偏方刺激皮肤,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观察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食物或接触物,6个月后添加辅食时应逐一试喂。定期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佩戴纯棉手套。保持耐心温和的护理态度,减少婴儿哭闹导致的症状加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