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双肺陈旧病变通常指肺部既往感染或损伤后形成的纤维化、钙化等非活动性病灶,常见于结核愈合期、肺炎吸收后或尘肺等慢性肺部疾病。这类病变多数无需治疗,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动态观察。
双肺陈旧病变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肺部感染如肺结核、细菌性肺炎在痊愈过程中可能遗留纤维条索影或钙化灶,这些病灶通常边界清晰且密度较高。职业性粉尘接触史患者可能出现弥漫性肺间质改变,表现为网格状或结节状陈旧性改变。部分患者因胸部外伤或手术导致局部肺组织瘢痕形成,影像学可见条索状致密影。长期吸烟者肺内可能出现局限性肺气肿伴周围纤维化改变。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引起双肺基底部间质性纤维化。
建议存在双肺陈旧病变者每年进行低剂量CT随访,观察病灶变化情况。日常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接触粉尘作业时做好职业防护。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肺功能储备,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气短。出现新发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活动性病变。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健康。
肺栓塞患者应挂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可能由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肺栓塞的首选就诊科室。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呼吸内科医生可通过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呼吸内科会优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结果制定抗凝或溶栓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
2、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也可接诊肺栓塞患者,特别是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例。肺栓塞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急性右心衰竭,心血管内科医生会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治疗上除常规抗凝外,可能需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强心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行经皮肺动脉导管碎栓术。对于复发性肺栓塞患者,心血管内科还会评估是否需要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3、急诊科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晕厥或休克的肺栓塞患者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急诊医生会快速完成生命体征评估,启动绿色通道进行增强CT检查,同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对于高危肺栓塞,急诊科可协调多学科团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如尿激酶注射液。病情稳定后,患者会被转入呼吸内科或ICU继续治疗。
4、血管外科
当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能需要血管外科会诊。特别是存在抗凝禁忌、血栓复发或出现股青肿的患者,血管外科可评估是否需行静脉取栓术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外科还可能参与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评估与实施。
5、重症医学科
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高危肺栓塞患者需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团队可提供机械通气支持,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并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的出血风险。对于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极危重患者,重症医学科会主导ECMO团队的运作。
肺栓塞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血栓脱落。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活动,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淤血。饮食宜清淡,适量饮水,避免高脂饮食,服用华法林期间需保持维生素K摄入稳定。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下肢。出院后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现咯血、头痛或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