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因素、感染等原因引起。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需立即禁食,减少胰液分泌,降低胰腺负担。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呕吐症状。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
早期快速补液可改善胰腺微循环,预防器官功能衰竭。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需密切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避免液体过量导致肺水肿。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能减少胰酶分泌;镇痛药物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可缓解剧烈腹痛。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胆总管梗阻。通过内镜取出胆管结石或放置鼻胆管引流,降低胰管压力。早期内镜干预可显著改善重症胆源性胰腺炎预后。
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需行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放置多根引流管。假性囊肿压迫重要器官时可选择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时机需根据增强CT显示的坏死范围及感染证据综合评估。
胰腺炎恢复期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胰腺形态变化,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急性发作期间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适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