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拍胸片可以查出漏斗胸,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之一。漏斗胸是胸骨及肋软骨向内凹陷形成的畸形,胸片能清晰显示胸廓骨骼结构异常。
胸片检查时,患者需站立位拍摄正侧位片。正位片可观察胸廓整体对称性,严重漏斗胸可见心脏受压左移;侧位片能直接显示胸骨凹陷程度,凹陷深度超过2.5厘米或胸骨与脊柱间距显著缩短即可确诊。对于轻度漏斗胸,胸片可能仅显示肋弓轻度下陷,此时需结合CT进一步评估。胸片还能发现继发改变,如心脏受压变形、肺野透亮度增高等间接征象。
少数特殊情况下,胸片诊断可能受限。婴幼儿胸廓软骨未完全骨化时,胸片对轻度凹陷显示不敏感;合并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胸骨凹陷可能被脊柱畸形掩盖;部分非对称型漏斗胸患者,正位片易误判为单侧胸廓发育异常。这些情况需配合CT三维重建或磁共振检查。
确诊漏斗胸后,轻度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中重度影响心肺功能者需考虑矫形手术。日常应避免胸廓受压,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进展。儿童患者建议家长每6-12个月复查胸片监测畸形发展情况。
心脏开胸手术后遗症主要包括术后疼痛、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胸骨愈合不良等。手术创伤、麻醉影响、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可能引发后遗症,需通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降低风险。
1、术后疼痛手术切口及组织损伤导致持续性疼痛,可能与肋间神经损伤或胸骨牵拉有关。轻度疼痛可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缓解,中重度疼痛需使用曲马多或羟考酮,同时配合物理治疗促进恢复。
2、心律失常术中心脏操作易引发房颤或室性早搏,与心肌水肿、电解质紊乱相关。可服用胺碘酮或美托洛尔控制心律,严重时需电复律治疗,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测。
3、肺部感染术后呼吸功能减弱导致痰液滞留,常见发热、咳嗽症状。需使用头孢曲松或莫西沙星抗感染,配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
4、胸骨愈合不良骨质疏松或钢丝固定不牢可能导致胸骨裂开,表现为局部异常活动。需限制上肢负重,严重者需二次手术加固,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呼吸训练和上肢康复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与胸片,出现发热或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