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及粪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听力损伤及智力发育障碍。
1、皮肤黄染早期表现为面部及躯干皮肤发黄,轻症可通过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需换血疗法,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茵栀黄口服液、白蛋白注射液。
2、巩膜黄染眼球白色部分出现黄色,提示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需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必要时进行光疗,可配合使用益生菌、肝酶诱导剂或中药退黄制剂。
3、尿液变色尿液呈深黄色或浓茶色,可能伴随母乳性黄疸或溶血性疾病,需暂停母乳喂养或进行免疫球蛋白治疗,监测尿胆原及尿胆红素水平。
4、粪便变浅陶土样粪便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需排查胆道闭锁等外科疾病,可能需行Kasai手术,配合熊去氧胆酸、维生素K等药物干预。
家长需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变化,按医嘱进行蓝光治疗时注意保护眼睛及会阴,母乳喂养者需加强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
血常规中缺铁性贫血主要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综合判断,典型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减小、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血红蛋白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提示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与病程相关。
2、红细胞体积小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80飞升,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27皮克,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改变。
3、铁代谢异常血清铁蛋白低于15微克每升,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总铁结合力升高,这些指标需结合血常规共同判断。
4、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若明显升高需考虑合并出血或治疗有效,明显降低需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
确诊缺铁性贫血需结合铁代谢检查,日常可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