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孩子耳朵下面有点肿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耳朵下面有点肿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耳朵下面有点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腮腺炎、皮脂腺囊肿、外伤或过敏反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淋巴结炎

孩子耳下肿胀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多伴随咽喉痛、发热等症状。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有抓挠耳部或感冒史,可局部热敷缓解肿胀。若确诊细菌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配合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

2、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耳垂下方弥漫性肿胀,伴有咀嚼疼痛和低热。家长需隔离护理,避免传染,可外敷青黛散缓解症状。临床常用板蓝根颗粒辅助治疗,重症需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接种麻腮风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3、皮脂腺囊肿

毛囊堵塞形成的囊肿表现为耳下无痛性硬结,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家长切忌挤压囊肿,较小囊肿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较大囊肿需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必要时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预防感染。

4、外伤

耳部磕碰或蚊虫叮咬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肿胀。家长可用冷敷减轻水肿,48小时后改热敷促进吸收。若皮肤破损需用碘伏消毒,配合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持续肿胀需排查是否合并耳廓血肿或骨折。

5、过敏反应

食物或接触性过敏可能引发耳周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皮肤瘙痒。家长应记录可疑过敏原,立即停用致敏物质。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反复发作建议做过敏原检测。

日常需保持孩子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肿胀部位。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如猕猴桃、西蓝花等。观察肿胀变化情况,若出现高热不退、肿块快速增大或影响听力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定期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耳下肿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腋下长了小疙瘩咋回事

小孩腋下长小疙瘩可能是由湿疹、淋巴结肿大、毛囊炎、过敏反应或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抗过敏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湿疹

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家长需保持孩子腋下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或地奈德乳膏缓解症状。衣物应选择纯棉透气材质。

2、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通常伴随触痛感。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合并发热,避免挤压肿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需完善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3、毛囊炎

毛囊炎可能与出汗多、清洁不足有关,表现为红肿脓疱。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孩子腋下,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刺激皮肤。

4、过敏反应

过敏可能与接触洗衣剂、新衣物等因素有关,常伴明显瘙痒。家长需排查过敏原,更换中性洗涤剂,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或外用糠酸莫米松凝胶。洗澡水温不宜超过38℃。

5、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可能与毛囊堵塞有关,表现为无痛皮下结节。家长勿自行挤压,若继发感染需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碘伏消毒液或行手术切除。日常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家长应每日检查孩子腋下皮肤变化,记录疙瘩的大小、颜色、数量变化。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饮食上减少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流脓或伴随发热,须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皮肤镜检,按疗程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