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排出结石通常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尿液或粪便中的固体颗粒物判断,主要识别依据有结石形态、颜色变化、伴随疼痛感、排尿异常等特征。
1. 结石形态尿路结石多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砂砾样,肾结石可能为多棱角结构,胆结石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能光滑或粗糙。
2. 颜色变化尿酸结石呈橘红色或棕色,草酸钙结石为灰白色,感染性结石可能带有黄绿色,胆结石排出时粪便可见金色或墨绿色颗粒。
3. 伴随疼痛结石移动时多引发肾绞痛或胆绞痛,排尿过程中突发剧烈疼痛后排出固体物需高度怀疑为结石。
4. 排尿异常尿路结石排出时常伴尿频、尿急、血尿,胆结石可能导致陶土样大便或脂肪泻,这些症状可辅助判断结石排出。
发现可疑结石建议收集样本送医检测,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结石性质及残留情况,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并控制高草酸高嘌呤饮食。
膀胱结石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愈。治疗效果主要与结石大小、成分、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针对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碎石:适用于1-2厘米的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随尿液排出,可能需要重复进行。
3、膀胱镜取石:经尿道插入内镜直接粉碎并取出结石,适合中等大小结石,术后恢复较快。
4、开放手术:针对巨大结石或合并膀胱憩室等复杂情况,需手术切开膀胱取石,创伤较大但效果确切。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