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乳汁淤积时可用40℃热毛巾敷患处并环形按摩,促进乳汁排出。避免暴力挤压,哺乳后可用卷心菜叶冷敷缓解胀痛。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乳房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等药物。
3、排空乳汁哺乳期需保持乳汁通畅,每2-3小时哺乳或用吸奶器排空。乳头皲裂时可用羊毛脂膏保护,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乳头。
4、中药调理免疫力下降者可配合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中药。形成脓肿时需穿刺引流,严重者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治疗期间应穿戴宽松内衣,避免压迫乳房,饮食宜清淡并保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暂停患侧哺乳但需定期排乳。
乳腺炎脓肿形成后通常建议穿刺引流优先,严重病例需手术切开引流。处理方式主要有穿刺抽脓、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
1、穿刺抽脓超声引导下穿刺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脓腔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脓肿,需配合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控制感染。
2、切开引流适用于多房性脓肿或脓腔超过5厘米,需清除坏死组织并放置引流条,术后可能出现创面渗液,需每日消毒换药。
3、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验性使用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药敏结果后可调整为克林霉素或甲硝唑。
4、局部护理脓肿未破溃时可用硫酸镁湿敷缓解胀痛,哺乳期患者需保持乳汁排空,非哺乳期可服用溴隐亭减少泌乳。
治疗期间应避免挤压患处,哺乳期继续母乳喂养需医生评估,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出现高热或脓液异常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