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烫伤后延迟出现水泡可能与真皮层损伤程度、局部微循环障碍、继发感染、修复机制启动等因素有关。
1. 真皮层损伤二度烫伤初期仅表皮受损,随着真皮层热损伤持续进展,组织液渗出积聚形成水泡,需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湿润烧伤膏预防感染。
2. 微循环障碍烫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渗出延迟,局部缺血缺氧加重组织损伤,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改善微循环,外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3. 继发感染创面护理不当引发细菌感染会加剧炎症反应,表现为水泡液浑浊,需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配合银离子敷料换药。
4. 修复机制启动烫伤后3-5天进入增生期,新生血管形成伴随大量炎性渗出,此时出现水泡属正常修复过程,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加速吸收。
烫伤后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压迫,每日观察水泡变化情况,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