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幼儿急疹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促进消退。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后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退热贴可贴于额头辅助降温,每4小时更换一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加强监测频率。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稀释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可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尿量及颜色,避免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拒绝饮水时可尝试用滴管缓慢喂入。
3、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37-40摄氏度清水沐浴,禁用碱性沐浴露。皮疹部位轻拍拭干,避免摩擦。选择纯棉宽松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物。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佩戴纯棉手套。
4、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发热时间、体温曲线及皮疹分布范围。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嗜睡、拒食或抽搐,需立即就医。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通常2-3周自行消退。注意是否伴有咳嗽、腹泻等继发症状。
5、遵医嘱用药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皮疹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按处方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
保持室内温度22-24摄氏度,湿度50%-60%。饮食选择米汤、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海鲜等发物。皮疹消退后1周内避免接种疫苗。患儿用品需每日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应规范洗手。若发热期间出现手脚冰凉等循环不良表现,需用温水泡手脚改善末梢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