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冠状动脉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损伤、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机制,与长期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相关。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破裂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需控制血脂,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代谢异常有关。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升高时需抗炎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秋水仙碱片等药物,同时需控制原发疾病。
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直接诱因。长期吸烟、肥胖患者风险较高,需抗血小板治疗,如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必要时联合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可导致短暂性心肌缺血,常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人群。发作时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症状,长期管理可选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性疾病会显著增加早发冠心病风险。此类患者需早期筛查,严格进行血脂管理,必要时采用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进行强化降脂治疗。
预防冠状动脉疾病需综合干预,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运动后心悸时应及时就医。
感冒后嗓子痒一直咳嗽可能由病毒感染、咽喉黏膜干燥、过敏反应、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润喉护理、抗过敏药物、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病毒刺激咽喉黏膜导致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复方甘草片缓解症状。
2、咽喉黏膜干燥: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倒流或张口呼吸导致咽喉干燥发痒。建议多饮温水,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含服西瓜霜含片帮助黏膜修复。
3、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冷空气或炎性介质敏感引发刺激性咳嗽。可短期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
4、继发细菌感染:病程超过一周可能出现细菌性咽炎,表现为黄痰、发热。需就医确认后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禁止自行用药。
咳嗽期间避免辛辣食物,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呼吸急促或胸痛需及时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