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引发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甚至死亡。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及治疗及时性。
1、急性期处理:脑梗死急性期需尽快就医,争取在黄金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剂量0.9mg/kg,静脉注射和尿激酶剂量100万-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同时需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2、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训练。物理治疗可采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平衡训练,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语言训练针对失语症患者。
3、并发症预防:脑梗死后需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剂量4000单位,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同时需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4、长期管理:脑梗死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剂量100mg,每日一次和氯吡格雷剂量75mg,每日一次。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复查。
5、心理干预:脑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必要时可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剂量50mg,每日一次。
脑梗死后患者需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同时需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