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抑制胃酸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通过不同机制减少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
1、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质子泵,强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关疾病。
2、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减少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常用于轻中度胃酸过多。
3、抗酸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直接中和胃酸,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多用于临时缓解烧心症状。
4、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通过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侵蚀,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胃炎和溃疡辅助治疗。
长期使用抑酸药物须遵医嘱,避免擅自调整剂量,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婴儿肛周脓肿可能由肛腺感染、尿布摩擦刺激、免疫系统不成熟、先天性肛瘘等原因引起。
1、肛腺感染婴儿肛腺发育不完善易被粪便堵塞,细菌繁殖导致感染形成脓肿。表现为肛周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引流并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
2、尿布摩擦刺激尿布长时间摩擦肛周皮肤造成微小破损,粪便污染引发感染。建议家长勤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免疫系统不成熟婴儿免疫功能低下难以抵抗细菌侵袭,易反复发作肛周脓肿。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同时加强母乳喂养。
4、先天性肛瘘胚胎期肛管发育异常形成瘘管,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需通过肛瘘切除术根治,术前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控制感染。
家长应注意保持婴儿肛周清洁干燥,发现红肿硬结及时就医,避免挤压或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