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动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心动过缓可通过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生活方式调整、原发病治疗、定期监测心率等方式治疗。

1、窦房结功能异常

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与年龄增长、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率低于60次/分、头晕、乏力等症状。窦房结功能异常引起的轻度心动过缓可通过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方式改善,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阿托品片、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2、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心动过缓等症状。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动过缓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同时需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手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怕冷、体重增加、心率减慢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动过缓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4、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可能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使用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率逐渐下降、血压降低等症状。药物导致的心动过缓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突然停药,必要时可使用拮抗药物或临时起搏治疗。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可能与长期腹泻、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心、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动过缓需静脉补充或清除钾离子,同时治疗原发病,监测心电图变化直至电解质恢复平衡。

心动过缓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擅自服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定期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病要装心脏起搏器

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疾病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伴晕厥、长QT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时,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率。常用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品注射液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其中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提升心率,但永久性解决方案仍需起搏器植入。

3、心动过缓伴晕厥

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是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指征。这类患者心率常低于40次/分,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前驱症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发作时的心电变化。药物治疗如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可短期使用,但长期治疗依赖起搏器。

4、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患者QT间期延长,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心脏骤停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是基础治疗药物,但部分患者仍需器械治疗。

5、慢性心力衰竭

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可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改善心功能。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在优化药物治疗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基础上,CRT起搏器可显著改善预后。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检查设备工作状态,避免强磁场环境,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起搏器移位,监测脉搏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脏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