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褥疮的预防原则有哪些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褥疮的预防原则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褥疮的预防原则主要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减压、使用减压装置、加强营养支持、及时处理皮肤损伤等。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洁后轻轻拍干,可涂抹不含酒精的润肤霜防止干燥。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清理排泄物,必要时使用隔离霜保护皮肤。潮湿环境易导致皮肤浸渍,增加褥疮发生概率。

2、定期翻身减压

卧床患者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坐轮椅者每15-30分钟调整重心。翻身时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避免90度侧卧导致骨突处受压。翻身动作需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可制作翻身记录表确保执行。

3、使用减压装置

根据受压部位选择交替式气垫床、凝胶垫或泡沫垫等减压工具。足跟等骨突处可使用羊皮垫或环形垫保护。轮椅坐垫应选用减压性能好的材料,定期检查装置是否失效。避免使用橡胶圈类局部加压装置。

4、加强营养支持

每日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乳制品等。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贫血患者需纠正贫血状态。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营养补充剂,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5、及时处理皮肤损伤

发现皮肤发红、发热等早期迹象时立即解除局部压力。浅表破损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水胶体敷料。避免按摩发红区域,禁止使用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出现水疱或溃疡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预防褥疮需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Braden评分等风险指标。家属需学习正确护理方法,避免使用民间偏方。长期卧床者建议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降低皮肤损伤风险。发现任何皮肤异常变化都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肉芽肿结节怎么办

肉芽肿结节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肉芽肿结节可能与感染、异物刺激、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硬结、红肿、疼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等症状。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有助于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感染性肉芽肿需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外用药可选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手术治疗

对于直径较大、反复破溃或影响功能的结节,可采用手术切除。浅表结节可选择电灼术或激光消融,深部病灶需完整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定期换药,必要时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3、物理治疗

局部超短波治疗或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炎症吸收,适用于早期较小的肉芽肿。冷冻疗法对表浅结节效果较好,通过液氮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红肿,需避免搔抓。

4、中医调理

湿热瘀结型可服用活血消炎丸配合金黄散外敷,气滞血瘀型适用血府逐瘀胶囊。针灸选取阿是穴、合谷穴等疏通经络,艾灸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需辨证施治,避免长期服用苦寒类中药损伤脾胃。

5、日常护理

避免搔抓或摩擦结节部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破损时用碘伏消毒。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发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复发。

出现肉芽肿结节应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期间观察结节变化,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慢性患者需定期复查,长期存在不愈的结节需警惕恶变可能。日常注意防护外伤和感染,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