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若孩子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可以适量用山药、莲子、芡实、茯苓等食材煲汤,也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醒脾养儿颗粒、健脾生血颗粒、小儿健脾丸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1. 山药山药富含淀粉酶与黏蛋白,能促进消化吸收,适合与排骨或鸡肉同炖,家长需注意去皮后切块煲煮至软烂。
2. 莲子莲子含生物碱与棉子糖,可调和脾胃功能,建议家长去芯后与银耳搭配慢炖,避免一次食用过量引发腹胀。
3. 芡实芡实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对小儿脾虚泄泻有益,家长需提前浸泡2小时再与薏米同煮,控制食用频率每周2-3次。
4. 茯苓茯苓利水渗湿且性质平和,适合与瘦肉共同煲汤,家长应注意研磨成粉或切薄片以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二、药物1. 参苓白术散含人参、白术等成分,适用于食欲不振伴大便稀溏,需医生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2. 醒脾养儿颗粒由毛大丁草、山栀茶等组成,针对消化不良与夜间啼哭,家长需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3. 健脾生血颗粒含黄芪、大枣等,适合面黄肌瘦的缺铁性贫血患儿,服用后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发黑。
4. 小儿健脾丸含白术、陈皮等药材,主治脘腹胀满,建议家长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避免与油腻食物同服。
家长应保持饮食规律性,避免强迫进食,可配合捏脊等小儿推拿手法辅助调理,持续症状无改善需复查调整方案。
胃切除三分之二后无法自愈,术后恢复主要依赖代偿性适应和长期管理。
1、代偿机制:剩余胃组织通过扩张和黏膜增生部分代偿消化功能,但无法恢复原有体积。
2、饮食调整: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加重胃肠负担。
3、营养干预:可能出现铁、维生素B12等吸收障碍,需定期监测并补充相应营养素。
4、医疗随访:须终身随访评估消化功能,警惕倾倒综合征、贫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
建议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饮食过渡,术后早期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逐步建立新的饮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