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有黄疸正常吗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有黄疸正常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有黄疸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性黄疸等类型。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所致。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是主要表现,一般不会影响吃奶和睡眠。家长需注意观察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以促进胆红素排泄。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2-3个月。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表现为轻度至中度黄疸,婴儿一般状况良好。建议继续母乳喂养,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可暂停母乳1-2天观察。家长需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遵医嘱处理。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常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进展迅速,可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光疗、输血等治疗。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治疗。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由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引起。除黄疸外,还可表现为发热、吃奶差、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要针对原发感染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体温和精神状态变化。

5、胆道闭锁性黄疸

胆道闭锁性黄疸是较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并进行性加重。大便颜色变浅呈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需要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家长发现异常黄疸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应每天在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注意黄疸出现时间、进展速度及伴随症状。保证充足喂养有助于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避免使用民间偏方,如喂糖水等不当处理。若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检查。定期进行新生儿随访,监测胆红素水平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1岁半的宝宝咽喉发炎怎么办

1岁半的宝宝咽喉发炎可通过保持室内湿度、适量饮用温水、调整饮食、遵医嘱使用药物、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咽喉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空气干燥、异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悬挂于室内,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咽喉干燥。避免长时间开空调或暖气导致空气干燥加重症状。家长需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细菌滋生。

2、适量饮用温水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每日总量不超过300毫升,可润滑咽喉黏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咽喉。家长需观察宝宝吞咽情况,若出现拒水或呛咳应及时就医。

3、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咽喉。暂停添加新辅食,减少过敏风险。家长可将食物研磨至细腻状态,方便吞咽。

4、遵医嘱使用药物

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用小儿咽扁颗粒缓解症状;过敏因素需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所有药物必须经医生评估后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抽搐应立即就医。

咽喉发炎期间应保持宝宝充分休息,避免剧烈哭闹加重咽喉充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急促、拒食、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这些情况需急诊处理。恢复期暂缓接种疫苗,待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再行补种。定期开窗通风,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