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可通过体位引流、拍背排痰、药物祛痰、雾化吸入、呼吸训练等方式排痰。坠积性肺炎通常由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体位引流:通过调整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痰液排出。患者可采取头低脚高位或侧卧位,保持15-30分钟,每日2-3次。体位引流适用于痰液较多的患者,但需注意避免体位改变过快引发不适。
2、拍背排痰:用手掌空心拍打患者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拍,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拍背有助于松动痰液,促进其排出。操作时力度需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疼痛或损伤。
3、药物祛痰:常用祛痰药物包括氨溴索口服液10ml,每日3次、乙酰半胱氨酸颗粒200mg,每日3次、羧甲司坦片500mg,每日3次。药物可稀释痰液,降低其粘稠度,便于排出。使用药物需遵医嘱,注意不良反应。
4、雾化吸入:通过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每日2次、沙丁胺醇溶液2.5mg,每日2次。雾化吸入可湿润气道,稀释痰液,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
5、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呼吸训练可提高咳嗽效率,促进痰液排出。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坠积性肺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抬腿、翻身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定期监测体温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