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失血性休克患者不能多喝水是因为大量饮水可能稀释血液、加重循环负担,甚至引发致命性低钠血症。失血性休克的核心矛盾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此时快速补液需严格遵循等渗溶液原则。
失血性休克时血管内液体大量减少,血液浓缩导致携氧能力下降。若此时摄入大量水分,水分会快速进入血管稀释血液,进一步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渗透压。血液稀释后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机体组织供氧更加不足,可能加速器官功能衰竭。同时低渗液体会导致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引发脑细胞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处理失血性休克需优先输注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这些溶液与血浆渗透压一致,能快速扩容而不引起细胞内外液体异常转移。在未获得医疗救援前,可让患者少量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但须避免饮用纯净水或过量液体。对于严重失血患者,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血或血浆代用品。
失血性休克属于急危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并保持下肢抬高,避免任何增加耗氧量的活动。家属应密切监测患者意识、脉搏及皮肤温度变化,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转运过程中须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记录出血量及液体摄入量供医护人员参考。所有补液治疗均需在医疗监护下进行,自行喂水可能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