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吐奶多数是由于胃部发育未成熟、喂养方式不当或生理性反应引起,也可能与疾病有关,家长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或就医。
1、胃部发育未成熟与生理性反应
婴儿的胃呈水平状,胃部入口的括约肌较弱,容易导致奶液逆流进食道和口腔,尤其是吃得过多或躺卧时。吐奶在小月龄婴儿中尤为常见,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但可以通过调整喂养习惯来缓解。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竖抱拍背10-15分钟有助于排气,喂奶时避免让婴儿吸入过多空气,选择恰当大小的奶嘴孔也很重要。喂奶后避免立刻频繁翻动或逗弄婴儿,减少胃部负担。
2、喂养方式不当或奶量管理失衡
当喂奶量过多、过快,或喂养姿势不对时,婴儿可能因肠胃受刺激而出现吐奶。家长需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每次喂奶量,避免强行喂养或让婴儿长时间饥饿后猛吸奶。喂养姿势建议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胃部,切忌让婴儿平躺喝奶。同时,保证婴儿喝奶时的舒适环境,喂奶过程尽量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3、病理性吐奶的可能性
若婴儿伴随频繁呕吐、体重增长缓慢、哭闹频繁、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呛奶等现象,则可能与疾病有关,如胃食管反流、新生儿幽门狭窄或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各异,例如胃食管反流多通过调整姿势和喂养方式缓解;幽门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乳糖不耐受则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
婴儿吐奶大多是生理性的、可自愈的现象,但家长应根据吐奶的频率、严重程度和伴随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医疗帮助。充分了解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既能帮助婴儿缓解不适,也能让家长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