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骨质疏松疼痛主要表现为腰背部钝痛、夜间痛加重及活动后疼痛加剧,可能伴随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骨质疏松症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疼痛特点与骨小梁断裂、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因素相关。
1、腰背部钝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持续性腰背部钝痛,疼痛区域多集中在胸腰椎交界处。这种疼痛与椎体骨小梁微骨折有关,早期可能仅在久坐或久站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痛。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肌肉劳损而延误就诊,需通过骨密度检测明确诊断。临床常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抑制骨吸收,配合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
2、夜间痛加重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夜间疼痛加剧,可能与平卧时椎体压力改变、炎症因子聚集相关。疼痛多呈深部酸痛感,翻身或起床时症状明显,使用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此类疼痛常提示存在椎体新鲜压缩骨折,需通过MRI检查确认。治疗上可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缓解骨痛,联合雷洛昔芬片调节骨代谢。
3、活动后疼痛
负重活动如提重物、弯腰时疼痛骤然加重是典型表现,常见于椎体前缘塌陷或髋部骨折前期。疼痛多呈锐痛且活动受限,休息后部分缓解但易反复发作。这类机械性疼痛需警惕隐匿性骨折风险,建议使用支具保护并避免剧烈运动。药物选择上,特立帕肽注射液可促进骨形成,配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改善钙吸收。
4、身高缩短
进行性身高降低伴疼痛多提示多节段椎体压缩,每年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需引起警惕。椎体变形会导致脊柱前屈,形成特征性驼背畸形。此时疼痛呈持续性且伴有肋弓挤压痛,需通过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病例。基础治疗包括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片,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等。
5、骨折相关痛
髋部或腕部突发剧痛常为脆性骨折信号,轻微外力即可导致完全骨折。骨折疼痛剧烈且伴功能障碍,X线可见明确骨折线。这类疼痛需急诊处理,髋部骨折多需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需长期使用利塞膦酸钠片预防对侧骨折,配合骨化三醇胶丸调节钙磷代谢。
骨质疏松疼痛管理需综合药物与非药物措施。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适量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选择游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增强骨强度。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居家环境需防跌倒改造。疼痛持续不缓解或突发剧痛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