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尿毒症病人感冒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透析调整、感染控制等方式处理。感冒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接触传染源、基础疾病加重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尿毒症患者感冒时应保证每日饮水量,但需根据尿量及水肿情况调整。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干症状。合并少尿或无尿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容量负荷过重诱发心力衰竭。建议选择温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钾高的果汁或碳酸饮料。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禁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经皮吸收。持续高热可能加重氮质血症,需密切监测血压和意识状态。降温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寒战增加机体耗氧量。若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超过39℃持续12小时应就医。
3、药物治疗
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禁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止咳可选用右美沙芬片,避免含可待因制剂。所有药物均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
4、透析调整
感冒期间可能需要增加透析频率或调整透析方案。发热会导致代谢率增高,需加强尿素氮和肌酐清除。血液透析患者应注意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腹膜透析患者需警惕腹膜炎风险。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应适当调整超滤量。建议在透析中心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监测。
5、感染控制
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病房需每日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手卫生。患者佩戴口罩并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咳嗽加重、脓痰、胸痛等肺炎征兆。合并粒细胞减少时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尿毒症患者感冒期间需每日监测体重、血压、尿量和体温变化。饮食应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如鸡蛋清、鱼肉等,限制钠钾磷摄入。保持每日30分钟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需立即返院治疗。透析患者感冒痊愈后建议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