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b超说胆囊壁毛糙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b超说胆囊壁毛糙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胆囊壁毛糙通常由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胆囊壁毛糙是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性术语,提示胆囊壁存在炎症或结构异常。

1、胆囊炎

胆囊炎可能导致胆囊壁毛糙,通常与细菌感染、胆汁排出受阻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消旋山莨菪碱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慢性胆囊炎需长期管理,避免高脂饮食诱发发作。

2、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摩擦胆囊壁可能导致胆囊壁毛糙,通常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成分失衡有关,常表现为餐后右上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无症状结石可暂不处理,有症状者可考虑使用茴三硫片、胆舒胶囊等利胆药物,若反复引发胆绞痛或胆囊炎,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生长可能导致局部胆囊壁结构改变,呈现毛糙表现,通常与胆固醇沉积、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多数无明显症状。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可定期复查,若息肉增长迅速或超过10毫米,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预防癌变风险。

4、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壁增生性疾病,可能导致胆囊壁增厚毛糙,通常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该病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若无明显症状可观察随访,症状明显者需手术切除胆囊。

5、胆汁淤积

长期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胆囊壁炎症反应和结构改变,通常与胆管梗阻、肝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药物改善胆汁代谢,同时需排查胆管结石或肿瘤等原发疾病。

发现胆囊壁毛糙后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减少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摄入,规律进食早餐有助于胆汁排空。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促进代谢。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胆囊炎、胆管结石等疾病的治疗时机。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变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炎会导致肝内胆管扩张吗?

胰腺炎可能导致肝内胆管扩张,通常与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或炎症波及胆管系统有关。肝内胆管扩张主要有胰头压迫、胆管炎症、结石梗阻、肿瘤继发改变、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1、胰头压迫

急性胰腺炎时胰头组织水肿可能压迫相邻的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缓解水肿,严重时需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2、胆管炎症

重症胰腺炎可能引发胆管壁炎性浸润,造成胆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可表现为发热伴右上腹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

3、结石梗阻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嵌顿可引发肝内胆管扩张。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超声检查可见胆管强回声团。需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术后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预防复发。

4、肿瘤继发改变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头癌时,肿瘤可能浸润压迫肝门部胆管。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CT可见胰头占位。确诊后需考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可配合吉西他滨注射液化疗。

5、先天结构异常

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发生胰腺炎时,囊肿可能加重胆管扩张程度。常见于儿童群体,表现为反复腹痛伴肝功能异常。治疗需手术切除囊肿并行胆肠吻合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

胰腺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腹部CT或MRCP检查。日常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腹部超声。急性发作期应绝对禁食,慢性期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