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扳手腕时手腕响了一声后疼痛,可能与关节囊损伤、韧带拉伤、肌腱炎、腕关节脱位或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有关。建议停止活动并就医检查,避免加重损伤。
关节囊损伤常见于突然用力过度,导致关节腔内压力变化引发弹响和疼痛。急性期需冰敷减轻肿胀,用弹性绷带固定制动,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韧带拉伤多因腕部扭转力超出承受范围,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需佩戴腕关节支具2-4周,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理疗促进修复。肌腱炎通常由反复摩擦引起,除休息外可局部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口服美洛昔康片,慢性期建议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腱韧性。
腕关节不完全脱位可能伴随关节畸形和异常活动感,需通过X线确诊后手法复位,严重者需手术修复关节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常见于旋转动作,MRI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采用石膏固定,重度撕裂需关节镜手术缝合。日常应避免单侧手腕过度负重,运动前充分热身,加强腕部肌群力量训练,如用500毫升矿泉水瓶进行屈伸抗阻练习,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若48小时内疼痛未缓解或出现皮肤淤青、麻木等症状,须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盆骨断裂是否导致瘫痪需根据损伤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瘫痪,但严重损伤可能影响下肢功能。骨盆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评估神经血管损伤情况。
骨盆骨折若未累及骶神经丛或脊髓,通常不会造成瘫痪。此类损伤多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通过卧床制动、骨盆固定带等保守治疗可逐渐恢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下肢麻木,但神经功能多可自行修复。康复期需避免负重,配合物理治疗促进骨骼愈合。
当骨折碎片严重移位压迫骶神经或合并脊髓损伤时,可能引发下肢运动感觉障碍甚至瘫痪。这种情况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往往伴随失血性休克、尿道损伤等复合伤。需紧急手术复位固定,解除神经压迫,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骨盆骨折患者应严格卧床6-8周,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补充钙质与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