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拔完牙牙龈肿了可能由手术创伤、局部感染、干槽症、食物残渣刺激、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药物止痛、抗生素治疗、清创处理、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1、手术创伤
拔牙过程中器械对牙龈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形成创伤性水肿。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牙龈肿胀伴轻微疼痛,触碰时有紧绷感。可通过冰袋间歇冷敷减轻肿胀,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避免用力漱口或舔舐伤口,防止血凝块脱落。
2、局部感染
口腔细菌侵入牙槽窝可能引发局限性炎症,常见于术后48小时出现进行性肿胀,伴随跳痛和口臭。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若形成脓液需由医生进行引流处理,同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干槽症
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时,可能引发剧烈放射性疼痛和明显肿胀,疼痛常向耳颞部放射。需由医生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碘仿纱条填塞创口,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术后72小时内避免吸烟和使用吸管,防止负压导致血凝块再次脱落。
4、食物残渣刺激
食物嵌塞在创口周围会加剧牙龈红肿,尤其进食坚果、脆骨等硬物后症状明显。建议选择鸡蛋羹、米糊等软食,饭后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可使用弯头冲洗器清除隐蔽处残渣,但避免直接冲击创面。肿胀持续超过3天需排除其他病因。
5、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可能出现持续渗血和弥漫性肿胀,伴随皮下瘀斑。需检测凝血四项,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辅助止血。术后应保持头部抬高体位,避免剧烈运动,观察24小时出血量。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以防感染扩散。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轻柔清洁非手术区牙齿。选择室温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若出现发热、肿胀加剧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复诊。术后一周内禁止吸烟饮酒,睡眠时垫高枕头减轻组织充血。定期使用医用漱口水保持口腔卫生,但避免过度用力含漱。
智齿无法通过人为干预完全阻止其生长,但可通过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干预措施降低萌出风险或减少并发症。智齿生长由遗传和颌骨发育决定,若存在阻生或位置异常,建议在医生评估后选择拔除或正畸干预。
智齿作为第三磨牙,通常在17-25岁萌出,其生长方向受颌骨空间限制。若颌骨发育不足,智齿可能横向或倾斜生长,导致牙龈肿痛、邻牙龋坏等问题。临床常见干预手段包括拍摄全景片评估位置,对潜在阻生智齿实施预防性拔除。对于已部分萌出的智齿,可通过牙龈切除术减少冠周炎风险,而完全骨埋伏且无症状的智齿可暂观察。正畸治疗中有时会通过远中移动磨牙为智齿创造萌出空间,但需严格适应症评估。
保持口腔卫生是降低智齿相关并发症的关键,建议使用冲牙器清洁后牙区,饭后用温盐水漱口减少细菌滋生。出现牙龈红肿、咀嚼疼痛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口腔检查。备孕女性建议孕前完成智齿评估,避免妊娠期激素变化诱发急性炎症。日常避免单侧咀嚼可减轻颌骨发育不对称对智齿萌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