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肝炎

腹水越来越多怎么办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水越来越多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腹水增多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治疗、腹腔穿刺引流、病因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腹水通常由肝硬化、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结核性腹膜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引起。

1、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需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钠潴留会加重水钠潴留,限制钠盐有助于减缓腹水生成。可选用低钠调味品如柠檬汁、香草替代食盐,同时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

2、利尿治疗

螺内酯片联合呋塞米片是常用利尿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促进水分排出,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顽固性腹水可考虑托伐普坦片等新型利尿剂。

3、腹腔穿刺引流

对于张力性腹水或呼吸困难者,需行治疗性腹腔穿刺术。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5升,术后需补充白蛋白注射液防止循环功能障碍。反复穿刺者可能需留置引流管。

4、病因治疗

肝硬化患者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恶性肿瘤需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应规范使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心力衰竭患者需优化强心利尿方案。控制原发病是减少腹水复发的关键。

5、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等优质蛋白。合并肝性脑病时应暂时限制蛋白,补充支链氨基酸颗粒。同时需监测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腹水患者需每日测量腹围及体重记录变化,保持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坚硬食物损伤食管静脉。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长期卧床者应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家属需协助记录24小时出入量。所有治疗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利尿剂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病毒肝炎保肝药物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保肝药物来缓解肝脏损伤,但需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并配合医生指导。常用的药物类别包括抗病毒药物、保肝护肝药物和中药辅助治疗,这些药物旨在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并降低病毒对肝脏的伤害。 1、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选择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负担。乙肝或丙肝患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 拉米夫定:适用于初次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恩替卡韦:适用于初次治疗或存在耐药患者,相对耐药风险较低,对乙肝患者效果较好。 索非布韦:属于新型丙肝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对于丙肝有显著疗效。 抗病毒治疗需严格遵守因为药物可能对部分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反应。 2、保肝护肝药物的支持性治疗 肝脏受到病毒侵害后,护肝药物有助于缓解炎症和改善肝功能。常见药物包括: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提高肝细胞再生能力,减轻肝脏病理损伤。 甘草酸制剂扶正药:具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能够保护肝细胞不被进一步损伤。 水飞蓟素:通过抗氧化作用稳定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是常用的天然提取物。 对于重度肝损的患者,还可选用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药物,进一步保护肝细胞。 3、中药辅助治疗的应用 中药中部分植物提取物具有辅助保肝的效果,可作为支持治疗的一部分,但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例如: 茵陈:促进肝内胆汁分泌,有助于缓解黄疸症状。 丹参: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纤维化进展。 五味子:增强肝细胞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药治疗需注意疗效较慢,且不能替代西药的主要治疗作用。 病毒性肝炎的保肝治疗需要综合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应避免饮酒、减轻高脂饮食对肝脏的负担,同时遵循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