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脑梗塞

颅内压增高病人应注意哪些一般性治疗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颅内压增高病人应注意哪些一般性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颅内压增高病人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体位调整、限制液体摄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体温及避免诱因等一般性治疗。

1、体位调整

将床头抬高30度可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扭转,防止颈静脉受压。翻身时需动作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颅内压波动。长期卧床者需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2、液体管理

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维持轻度脱水状态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低渗溶液。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建议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3、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基础治疗,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对于意识障碍者需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二氧化碳潴留会加重脑血管扩张,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4、体温控制

发热会加重脑代谢需求,体温每升高1℃可使颅内压上升。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毯,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维持体温在36-37℃为宜,避免体温剧烈波动。感染性发热需及时查明原因并控制感染灶。

5、避免诱因

减少疼痛、咳嗽、呕吐等可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操作前给予镇静镇痛药物,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声光刺激。慎用血管扩张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

颅内压增高病人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每日测量头围变化。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呛咳。康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发现嗜睡、呕吐等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病情进展,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梗塞的后遗症有哪些

脑梗塞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情绪障碍等。 1、肢体功能障碍:脑梗塞可能导致肢体无力或瘫痪,常见于单侧肢体。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手部精细动作受限等问题。康复训练是改善肢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2、语言障碍:脑梗塞可能影响语言中枢,导致失语或言语不清。患者可能出现表达困难、理解障碍或发音不准。语言康复训练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发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和表达训练,必要时可配合言语治疗师的指导。 3、认知障碍:脑梗塞可能损害大脑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执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康复训练是改善认知功能的关键,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4、吞咽困难:脑梗塞可能影响吞咽中枢,导致吞咽困难或误吸。患者可能出现进食困难、咳嗽或呛咳。吞咽功能训练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吞咽动作练习、饮食调整和姿势训练,必要时可进行吞咽造影检查。 5、情绪障碍:脑梗塞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或抑郁,常见于恢复期患者。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或易怒。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是改善情绪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心理咨询、放松训练和社交活动参与。 脑梗塞后遗症的综合管理需要结合饮食、运动和日常护理。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物质。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日常护理中,注意预防跌倒,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