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指哪些疾病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指哪些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6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11种。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烈性传染病,目前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通过跳蚤叮咬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等。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典型症状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这两种疾病在我国属于强制管理传染病,发现后需2小时内上报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26种需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毒性肝炎又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其中乙肝和丙肝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艾滋病由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这些疾病需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部分病例需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是需要监测管理的11种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特征为腮腺肿痛伴发热。风疹则表现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这类疾病多为呼吸道或接触传播,需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

四、分类管理差异

三类传染病的分类依据传播力、致病力和危害程度。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最短,防控措施最严格,患者必须强制隔离治疗。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需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多为常见多发病,以监测为主,部分病例需要针对性预防措施。所有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例时,都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告。

五、新增调整情况

传染病分类会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动态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初按乙类甲管,后调整为乙类乙管。2008年手足口病被新增为丙类传染病,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这种调整体现传染病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既考虑疾病危害程度,又兼顾防控成本与社会影响。

预防传染病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饮食安全。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乙肝等疫苗可预防疾病。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传染病筛查。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公众应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传染病预警信息,做好个人防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百日咳的百日指的是啥

百日咳的百日指的是疾病病程较长,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高调鸡鸣样吸气声。病程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痉咳期症状最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长达2-3个月。百日咳的病程虽长,但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症状可逐渐缓解。 1、卡他期:百日咳的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低热等。此时传染性最强,需注意隔离,避免传播。护理上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适当休息。 2、痉咳期:此期症状最为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高调鸡鸣样吸气声。咳嗽发作时可能伴有面色发绀、呕吐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剂量需遵医嘱。 3、恢复期:痉咳症状逐渐减轻,咳嗽频率减少,但仍需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护理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 4、预防措施:百日咳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5、并发症:百日咳可能引发肺炎、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治疗上需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肺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脑病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百日咳的护理需注重饮食和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粥、汤、鸡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上应避免剧烈活动,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